当前位置:武汉大学自考 > 学习资料 > 武汉大学自考论文:乐府旧题诗《行路难》审美赏析

武汉大学自考论文:乐府旧题诗《行路难》审美赏析

来源: 武汉大学自考 发布时间:2011-08-30 14:38 点击数:230

武汉大学自考文学论文:乐府旧题诗《行路难》审美赏析

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诗。李白在天宝元年(742)奉诏赴长安,以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机会到了,但实际上,李白却做了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李白感到十分失望,在加上权臣贵戚的妒忌与馋毁,终于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上书请还离开长安。《行路难》就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所作。全诗如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歌一开始先从饯别盛宴写起,用夸张的语言描写美酒佳肴的珍贵和价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对李白来说,一个是好事,因为李白就是喜欢喝酒。在李白的诗歌中,与酒有关的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将进酒》)“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而今却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不能食”而“拔剑四顾心茫然”。这里,诗人以美酒佳肴为陪衬,表现出自己面对盛宴却心绪茫然无法进食,从而形象地暗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其中,在苦闷抑郁中,诗人也并没有消沉得无法自拔,而是“拔剑四顾”,这就表现出了诗人不甘消沉的激昂情绪。接着写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诗人借助自然中艰难之路来象征仕途艰难,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里诗人运用了典故。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遇到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到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李白化用这两个典故,不但使诗歌含蓄形象,而且借此自己对前途仍然抱有希望,这种“天生我材必有用“心迹自然流露出来。接着写道:“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从历史中又回到现实。面对仕途,面对人生,面对失意而发出了感叹。但自己又不甘心,虽然眼前路途崎岖,不知道自己该怎样走,前途茫然,但自己内心还是对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放眼远望,把自己的痛苦与茫然顿时忘却,以昂扬的气魄,唱出了将会冲破重重阻力,总有那一天,我将乘长风,破巨浪,挂起云帆,横渡大海,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总之,这首诗歌,诗人以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为基调,以诗人的情感起伏为线索,在揭示内心复杂的矛盾的过程中,展示出了诗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诗歌在艺术上也很有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象征之美

象征是在诗歌运用较多的一种艺术手法。象征手法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的表达,而是借助对某种事物的描绘进行暗示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象征手法,不但增强诗歌的内涵,而且使诗歌更富感染性,更耐人寻味,提高诗歌的审美效果。比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句中的“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自己的仕途艰险、受阻,表明了理想难以实现的现状。“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以生活中的崎岖之路象征诗人仕途的艰险。这样,不但把仕途的艰险形象化,提高了抒情达意的效果,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审美意境,给读者以审美想象。

其次,典故之美

“典”也就是典故、故事。在诗文中用典就是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者过去的旧事,或者运用有来历的词语等来说明当前的事情,这不但有助于丰富诗作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表现了,提高诗歌的审美意蕴。在李白《行路难》中就采用了用典的手法。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吕尚和伊尹的故事,表明了自己对前途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中“乘风破浪”是借了宗悫迷志的典故。这个典故是讲,南朝·宋时,宗悫年少,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用此典故,毫无因袭痕迹,似如己出,自然把自己的宏伟抱负表现出来。

再次,节奏之美

在本诗中,诗歌的节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诗句中的节奏,二是诗歌结构中的节奏。诗歌中诗句的节奏是指可以较量的语言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的重复。“可以较量的语言单位”是就是用通常说的“顿”或者“音步”表示的单位。在汉语中,“顿”是运用时值大体相等的音节的间歇组成。就《行路难》这首诗来看,它是一首乐府诗,基本上是由七字句构成,构成二二二一或者二二一二的节奏。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音节间歇是一致的,节奏是均等的。就诗歌的整体结构来说,也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到“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都是采用了七字句,总体的节奏相对平缓,道出了失意之后的痛苦之情。接着运用了四个短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每句由三个字而构成,形成重复歌唱的形式,并在中间采用逗号停顿,不但自然而有力,而且表现出一种急切的节奏感。在以七言诗句为主的诗歌中突然出现这短短的诗句,使整个诗歌在节奏上发生突变,形成结构上的起伏跃宕。这样,更好地表现出诗人感情的跳跃,这样,痛快淋漓地表现出心中的忧愤与苦闷,也表现出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接着,却又是七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节奏又缓和下来,好像是在迷茫中找到了出路,感受到了希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跃然纸上。所以,心绪平静了,节奏又缓和下来。整个诗歌就是以诗人情感“平-起-平”的变化为内在线索的,把一个茫然无路但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李白的《行路难》表现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李白的仕途虽然艰险,报国无门,内心总是充满着苦闷,但是因其内心时时充满理想,充满着希望,充满着自信。因此,李白的诗歌总是气势磅礴,格调雄放,表现出浪漫主义诗人的气势与风采。


如果您对“武汉大学自考论文:乐府旧题诗《行路难》审美赏析”还有疑问,可立即咨询武汉大学自考招生网的客服老师:点击咨询
学习资料
学校首页 招生专业 自考简章
成考简章 常见问答 网上报名

武汉大学自考论文:乐府旧题诗《行路难》审美赏析

来源: 武汉大学自考   点击数:230

发布时间:2011-08-30 14:38

武汉大学自考文学论文:乐府旧题诗《行路难》审美赏析

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诗。李白在天宝元年(742)奉诏赴长安,以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机会到了,但实际上,李白却做了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李白感到十分失望,在加上权臣贵戚的妒忌与馋毁,终于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上书请还离开长安。《行路难》就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所作。全诗如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歌一开始先从饯别盛宴写起,用夸张的语言描写美酒佳肴的珍贵和价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对李白来说,一个是好事,因为李白就是喜欢喝酒。在李白的诗歌中,与酒有关的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将进酒》)“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而今却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不能食”而“拔剑四顾心茫然”。这里,诗人以美酒佳肴为陪衬,表现出自己面对盛宴却心绪茫然无法进食,从而形象地暗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其中,在苦闷抑郁中,诗人也并没有消沉得无法自拔,而是“拔剑四顾”,这就表现出了诗人不甘消沉的激昂情绪。接着写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诗人借助自然中艰难之路来象征仕途艰难,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里诗人运用了典故。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遇到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到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李白化用这两个典故,不但使诗歌含蓄形象,而且借此自己对前途仍然抱有希望,这种“天生我材必有用“心迹自然流露出来。接着写道:“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从历史中又回到现实。面对仕途,面对人生,面对失意而发出了感叹。但自己又不甘心,虽然眼前路途崎岖,不知道自己该怎样走,前途茫然,但自己内心还是对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放眼远望,把自己的痛苦与茫然顿时忘却,以昂扬的气魄,唱出了将会冲破重重阻力,总有那一天,我将乘长风,破巨浪,挂起云帆,横渡大海,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总之,这首诗歌,诗人以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为基调,以诗人的情感起伏为线索,在揭示内心复杂的矛盾的过程中,展示出了诗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诗歌在艺术上也很有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象征之美

象征是在诗歌运用较多的一种艺术手法。象征手法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的表达,而是借助对某种事物的描绘进行暗示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象征手法,不但增强诗歌的内涵,而且使诗歌更富感染性,更耐人寻味,提高诗歌的审美效果。比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句中的“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自己的仕途艰险、受阻,表明了理想难以实现的现状。“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以生活中的崎岖之路象征诗人仕途的艰险。这样,不但把仕途的艰险形象化,提高了抒情达意的效果,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审美意境,给读者以审美想象。

其次,典故之美

“典”也就是典故、故事。在诗文中用典就是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者过去的旧事,或者运用有来历的词语等来说明当前的事情,这不但有助于丰富诗作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表现了,提高诗歌的审美意蕴。在李白《行路难》中就采用了用典的手法。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吕尚和伊尹的故事,表明了自己对前途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中“乘风破浪”是借了宗悫迷志的典故。这个典故是讲,南朝·宋时,宗悫年少,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用此典故,毫无因袭痕迹,似如己出,自然把自己的宏伟抱负表现出来。

再次,节奏之美

在本诗中,诗歌的节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诗句中的节奏,二是诗歌结构中的节奏。诗歌中诗句的节奏是指可以较量的语言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的重复。“可以较量的语言单位”是就是用通常说的“顿”或者“音步”表示的单位。在汉语中,“顿”是运用时值大体相等的音节的间歇组成。就《行路难》这首诗来看,它是一首乐府诗,基本上是由七字句构成,构成二二二一或者二二一二的节奏。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音节间歇是一致的,节奏是均等的。就诗歌的整体结构来说,也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到“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都是采用了七字句,总体的节奏相对平缓,道出了失意之后的痛苦之情。接着运用了四个短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每句由三个字而构成,形成重复歌唱的形式,并在中间采用逗号停顿,不但自然而有力,而且表现出一种急切的节奏感。在以七言诗句为主的诗歌中突然出现这短短的诗句,使整个诗歌在节奏上发生突变,形成结构上的起伏跃宕。这样,更好地表现出诗人感情的跳跃,这样,痛快淋漓地表现出心中的忧愤与苦闷,也表现出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接着,却又是七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节奏又缓和下来,好像是在迷茫中找到了出路,感受到了希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跃然纸上。所以,心绪平静了,节奏又缓和下来。整个诗歌就是以诗人情感“平-起-平”的变化为内在线索的,把一个茫然无路但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李白的《行路难》表现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李白的仕途虽然艰险,报国无门,内心总是充满着苦闷,但是因其内心时时充满理想,充满着希望,充满着自信。因此,李白的诗歌总是气势磅礴,格调雄放,表现出浪漫主义诗人的气势与风采。

Copyright 2009-2021 武汉大学自考专升本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为武汉大学交流信息网站,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